日式咖哩是我在接觸東南亞料理前唯一知道的咖哩飯,比起印象中台灣的咖哩飯要好吃太多了。

小時候爸爸會要做咖哩飯,對我來說就是一種看起來很假的鮮黃色食物,有著大塊的馬鈴薯和紅蘿蔔,至於什麼肉也沒特別的感覺,就是不太喜歡也很少吃,但是爸爸好像挺喜歡的。

我是到了日本讀書才開始對咖哩飯有新的認知和味覺賞析,第一次吃到好吃的咖哩飯是佐賀的大哥做的,他那一鍋濃稠的咖裡已經看不出來內容配料,卻是香氣十足的勾起百分百的食慾,從此讓我對咖哩飯的刻版印象。接下來的日本生活更少不了咖哩這一味,挺有療癒思鄉的作用,畢竟佐賀鄉下算是我台灣之外的另一個家。

佐賀媽媽真的是把我當女兒一樣的教導,連廚房裡的各種廚藝和小撇步,從壽司到咖哩飯,還有最基礎的那些餐具使用和洗不完的碗盤,讓我從此愛上廚房的碟碟盤盤各種〝燒〞,當然她還為我準備了一套〝日本的NORITAKE咖哩盤〞,真的有咖哩專用的盤子,那些不同的碗盤配不同的料理就是日本料理的特色之一,餐具也是料理的一部分,所以在入口之前是視覺優先,這些恰當的配盤配色讓眼睛先吃先享受,這也開啟了我對食物的另一扇門,深深的影響了我未來做料理的習慣,除了好吃之前一定也要好看,如果看起來不好吃真的很抱歉,那是我原生家裡的食物是從來沒在乎過的事。

現在要來說如何做好吃的日式咖哩,佐賀媽媽教我的是這樣子的

牛肉、洋蔥、馬鈴薯、紅蘿蔔,還有兩盒不同品牌的咖哩 Sauce Mix,就這麼間單的幾樣材料

牛肉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Beef X cut  500g~

洋蔥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Onion     1~2      切塊狀

馬鈴薯             Potato     2~3     切塊狀

紅蘿蔔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Carrot      2~3     滾刀切

S&B   ana House 兩個牌子的咖哩調味塊,依照自己的口味選擇從甜味、小辣、中辣、辛口,最好是選擇不同的口味各半盒,像是我大概都選擇一個中辣和一個大辣,根據佐賀媽媽說這樣子不同的牌子才讓味道比較有層次,不會死死的只有一個味道。

做法;

1.洋蔥切成塊狀....用少許油先炒成透明色

2.炒牛肉塊,四面炒過後和洋蔥一起,加入高湯淹過料煮滾後,漂去肉雜泡沫滾一會兒後,再加入蔬菜煮軟,或是煮滾後直接放入悶燒鍋

3.切高麗菜絲,越細越好吃,可以配著咖哩飯吃,不想吃太多飯也可以直接用高麗菜絲替代飯多吃點兒蔬菜。

我們家的日式咖哩飯一向只用牛肉做,尤其媽媽找到了這個 X cut 的牛肉,這部味的牛肉像牛排的切法,正中間有一條細細的筋,兩旁的肉質很軟很容易煮軟,再加上有點筋所以吃起來不會柴,所以這就是我家咖哩的特別味道。 

說到眼睛先吃這件事情,今晚看了Master Chef節目時,最底三人淘汰賽的最後兩人都各有不同的失敗不足之處,在味覺和技術上難決勝負,最後就是取決於哪個人的擺盤比較乾淨美觀,也就是第一個刺激視覺感官讓人想吃它,所以再次證明美食用眼睛先食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雅典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