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和日本人的往來比較頻繁,雖然讓自己感到有點罪惡感,因為似乎成天到處吃吃喝喝,縱容自己無所事事的,但是這社教活動也是有高低潮的,只是剛好最近照子回到紐西蘭來,所以往來活動的機會就多了點。
照子比我們都年長許多〈應該是這群日本女人之間最年長的〉,她也不是紐西蘭居民或公民,她在奧克蘭買了一個房子,就是每一年喜歡來小住兩回,每一回一兩個月左右,不會英文、會開車卻不認得路。很愛栽種和做許多醃菜之類的,還有最近特愛烤「淒風蛋糕」,做好了就到處分送朋友。
也許由於不認得路就不方便出門,喜歡人家到她家去喝茶聊天,回家時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帶走,真是「有吃又有抓〈台語〉」,從她這次回來就陪她喝了下午茶,還帶了大包小包回家,她還在她家幫我們安排了一次「Girls night」,所以我為了表達一下心意,就說要帶她去「佛光山」吃午餐,就在這之間她還是繼續每天烤著「淒風蛋糕」讓我們輪流帶回家。
每一次她都很在乎這淒風蛋糕的高度,甚至要拿尺才量,這一個幾公分、那一個幾公分,哪個比較成功.....等等。
這個食譜最原始是一位台灣人給她留子的,照子覺得好吃想要自己做作看,她才把食譜轉分享給照子做的;留子是這一群女士中很傳統的ㄧ個日本女人,被我們封為是灰姑娘,每次聚會都一定要12點以前回到家,免得她那位小氣又自慢的日本老公囉嗦。
當我把食譜內容念給她聽時,她嚇一跳,看我倒背如流不用看就知道了,確定我們做得是一樣的東西,只是我一直不能明白,為何一定要那麼在乎蛋糕發起來的高度?
因為每一次我都看需要、依心情,而用著不同的蛋糕模子,當然幾乎是不在乎發起來的高度,而是到底發得好不好而已,所以對照子的「在乎」蛋糕的高度不能明白。
這時後Kaz終於跳出來了,她說Athena 妳做的蛋糕是海綿蛋糕,照子的是淒風蛋糕。
「?」
不解,不是一樣的食譜,只是我不太照規矩作而已,不一樣?
好了,問題的重點來了。
Kaz 認真的對我解釋:這對日本人而言「淒風蛋糕」就是要有相當的高度、要是圓形的模子,中間還要有一個洞才行;因為當初法國人把這個蛋糕傳到日本時,就是長這個樣子的,所以對日本人來說,只有這樣的蛋糕才能說是淒風蛋糕。
喔!我忽然好像懂了,我應該是了解日本人的。
她認真的又說一個笑話給我聽:據說當年英國人寄了一個咖啡杯的樣本去日本,下了一個訂單要做100個咖啡杯,但是在郵寄的過程中,出了點意外,到日本之後咖啡杯的耳朵斷了,雖然日本人應該知道咖啡杯應該有的樣子,但是因為「認真和固執」,他們照著樣本的樣子,作了一百個杯子和分開來的杯子耳朵。就成了這笑話。
所以「淒風蛋糕」就要有淒風蛋糕的樣子。
原來如此,讓我再深入一點、再一點多了解日本人。
- Sep 21 Wed 2011 12:37
日本人的認真與固執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