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下子翻出了許多照片,試著想著如何傳遞這個訊息又不唐突,雖然這突然的聯繫已經夠唐突的。
記憶中跳出了一個影像,哈就是那張啦,那是他第一次送給她的一張自己的獨照,一定是自信滿滿的覺得自己最酷的照片,在滑雪場戴著時尚的墨鏡,果真是帥斃了。
她認真的打了一妹兒的地址,就只是傳送了照片,沒有寫任何的文字,想試試看他是否記得自己把照片送給了誰。
寄出去了也沒抱太大的希望,結果收到了他的回應還包含了一些韓文,顯然他已經忘記這張照片是給了誰。
她用英文回了一封信,指示簡單說無法讀韓文給他。
隔天立刻收到他的來信問說:妳是I C 從台灣來的?
她將那張一直擺在床頭的照片,用手機快速拍了一下,寄給了他,只是淡淡的寫了一句,你拍了這張照片,然後寄給了他。
然後她很快的收到了他寄來的照片,貼在一樣的木板相框上的他的照片,是當年她幫他拍的,背後還寫著Happy Birthday。那是法國餐廳老闆的傑作,除了經營餐廳之外很愛做喜多手工,當時輕年的我們很愛到他的餐廳喝咖啡閒聊,又因為我們兩個是外國人所以話題可能更有趣,所以就送我們一人一個相片木框。
我們貼上了幫彼此拍的照片,收藏著一直在身邊不遠之處。(從他這樣快速的能回傳)
就這樣連續的傳送了彼此現在的照片,和簡單的近況訊息,他傳來了他教授辦公室的照片(看不出任何個人之外的痕跡)。而他竟然去查她,得知她有女兒....
就這樣又過了好幾個月.....
又過了快三年,忽然有一天又收到他的來信問候,說:好久不見?妳好嗎?現在住在哪?
還附加了五張照片,兩張是當年的照片,三張是現在的照片
雖然他除了頭髮變白之外,幾乎沒什麼變,當然他已經是變成他當初說要成為的那個人,〝一個藝術大學的教授〞。
而她不記得以前的志向是什麼了,應該是位攝影師吧!她也完成了雖然又離開了。
目前的她可能是什麼都不是,但是一切都是曾經擁有了。她應該有夠努力的成為了攝影師(雖然可能不是他原來想要的樣子),但畢竟在那個攝影領域裡也曾締造了個人的里程碑,她還是兩個女孩的母親,無論用什麼標準來衡量,這兩個女兒絕對是讓她驕傲地,她的付出是看得到成績的。就算現在轉一大圈又回到原來的自己,也是努力活得健康有意義。
.......
然後一個月之後又收到一封說:明天開始將要去泰國曼谷旅行兩周。
她幾次都想...要不要約他回去他們相識的城市,但始終都沒說出口。
兩三個星期之後,她始終還是沒能說什麼,但是就簡單發了一封信:問他假期過得如何?
然後....他再傳來的影像....說明了一切
雖然沒有特別說明,但是看得出來是一張張和他美麗的太太合照。
這影像的訊息,說明了一切,這些影像就是一個結局吧!
之前的影像就存封心底,沒有之後沒有未來的遐想,不必再重逢了。
影像的訊息比任何文字更真切。